干什么事情想要干好,都得有一份热爱,搞科研更是如此。这份热爱,体现在很多细枝末节之处。
01
学会欣赏
读研时候带本科生实验,做重氮反应。带课老师描述低温下的重氮盐是猪肝色,实验报告收上来,所有学生在记录这一步的实验现象时,都写了“猪肝色”。只有一个小师弟写下“漂亮的暗红色”。带课老师在第二堂课作为反例,点评说描述实验现象的时候,应该用陈述性的客观描述,不应该用形容词和主观性表述。小师弟不服气,说猪肝色有深有浅,也不客观。
这位师弟本科毕业后留校到我导师的课题组读研,有次我偶然看到他的实验记录,写着“温暖人心的橙黄色”,仔细一翻,还有“娇艳欲滴的红色”之类。导师知道了,听之任之,其他人自然也不会多说话。
后来这位师弟出国读博,发表多篇重量级文章,成为我导师的得意门生。而我也终于在日后的科研中明白,这些并不合乎规范的记录,有时竟是难得的优点。只有内心对科研热爱,才会想到这些漂亮的词汇来记录实验现象。因为热爱,才懂得欣赏,能发现美。
02
成“人”之美
同组还有位热心的小师妹,在刷瓶子方面跟别人很不一样。大部分人做完实验,瓶子都不会立即刷,而是先放到水池边。这个师妹看到就会帮忙刷掉。
我们几个师兄弟很过意不去,经常说“不必刷不必刷,我们自己能搞定”。可是师妹依旧顾我。有次我跟她在实验室一边做实验,一边闲聊。期间她去烘箱拿出洗干净的瓶子,一个个收好,看着干净的瓶子,师妹突然说:师兄,你看它们干干净净的,多舒服啊!我以前对此毫无感觉,听她说完后,每次我看到干净的玻璃仪器,都会想到,它们肯定很“舒服”吧!
这个可爱的小师妹冰雪聪明,在组里读完博士后又跟随老公去加拿大读了个博士。顶着双博士头衔,她现如今跟本科就在一起的老公过着幸福的小日子。
孟子说:仁者爱人。这种爱大概是对苍生之爱。而我们呆在实验室里,也应该有对仪器和设备的这种爱。因为这种爱,表达出我们对科研的热爱。
03
悦人悦己
做博后的时候,跟一位组里的访问学者聊怎么在年轻人里挖掘好苗子。这位老师有个小窍门:看PPT。
工作汇报的时候,看PPT做得怎么样。首先,看PPT逻辑是不是清晰,逻辑没问题,说明学生脑子不笨;其次,看结构式画得是不是好看,有没有调用软件里最好看的模版;第三,看PPTt本身的模版是不是合适,是否跟科研主题相匹配,这主要是看审美口味。用他的原话说:PPT做得好,科研素质肯定低不了。
悦人悦己的PPT,也同样显示着对科研的热爱。至少,也显示出对当前课题的热爱。只有这种热爱,才能提供动力,让自己的成果以最漂亮的形式展现。
热爱本身是一种喜好,是一种习惯,甚至是一种信仰。对于科研来说,这三者缺一不可。科研也因为这种热爱,才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