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512-63330218 18913523320

技术资讯

热门关键词:  工业烘箱  高温烘箱  产品  大型烘箱  台车烘箱  去氢炉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动态

树仔镇旦海村:和美乡村有“里”有“面”|茂名典型村一线行?

作者: 小编 编辑: 小编 来源: 必一运动电热 发布日期: 2024-05-10
信息摘要:
编者按:典型镇村的培育提升是“百千万工程”的关键抓手和重要工作。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中,茂名市有59个村。这些典型村的建设进展,关系“树立典型、打造示范”的工作步调,关系茂名乡村现代化建设的格局。南方+推出“茂名典型村一线行...

编者按:

典型镇村的培育提升是“百千万工程”的关键抓手和重要工作。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中,茂名市有59个村。这些典型村的建设进展,关系“树立典型、打造示范”的工作步调,关系茂名乡村现代化建设的格局。南方+推出“茂名典型村一线行”系列报道,走进典型村建设一线,记录典型村现代化建设的新变化、新面貌、新成效。敬请垂注。

走进电白区树仔镇旦海村,水泥路平整宽广,两侧绿树成荫。再往里进,鱼塘星罗棋布,种植生机勃发,房屋焕新有序,微风轻拂,阳光和煦,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映入眼帘。

昔日的旦海村是省定贫困村,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在家的村民基本从事零散鱼虾养殖和农业种植。道路尘土飞扬,一下雨便是一片泥泞;路旁杂草丛生,树木凌乱生长;房屋破旧,危楼耸立……当地村民从没想过短短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俯瞰旦海村,鱼塘井然有序,房屋错落有致。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化,近年来村里的产业发展起来了,集体经济做大做强,人居环境改善了,村容村貌换新装。2023年11月,旦海村入选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名单。以此契机,旦海村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高乡村治理能力,致力打造“百千万工程”典型示范村。

依托“土特产”

产业发展向新出发

旦海村依山傍海,位于树仔镇东南沿海5公里处,距228国道3公里,东邻电城镇,南与博贺渔港相接壤,是树仔、电城、博贺3镇交汇的金三角地带。曾经的旦海村,既没有挖掘山的优势,也没有利用好海的特点,虽然有农户散种农作物,散养鱼类,但经济效益低。

村干部为如何利用好“土特产”做出旦海特色发愁,经过对村里农业条件的研究和考察多个企业,2016年5月引进广东金芝香饼业有限公司(下称“金芝香”)落户旦海村,建立起“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链。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收购当地村民种植的花生,用于产品深加工。一举带动了树仔镇邻近3镇10村提高村集体收入,每年发放固定投资收益22.15万元,并为周边406户种植农户增收68.4万/年,每户增收1255元/年。

金芝香企业特色产品。

旦海村注重本地企业的培育和升级。在珠海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升级改造了10万级无尘生产车间。金芝香带动周边镇、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优先安排,创造了100多个工作岗位。

如今,旦海村建立了300亩以上的花生种植基地,高低错落的方格田地里,绿油油的花生苗茁壮生长。承包流转耕地种植圣女果70亩,分布在3个种植点。圣女果种植、采摘都需要人工进行,采摘圣女果,需要一颗一颗“摘帽”,以保留部分绿色茎叶,每到收获季,采摘人倍忙。

旦海村花生种植基地。

“我们这的罗非鱼口感好,肉质好,因为海水涨潮的时候,咸淡水混合,适合罗非鱼生长。”旦海村党总支副书记李伦说。旦海村发展鱼塘养殖优势,在得天独厚的气候和水质等条件下,养殖罗非鱼和南美白对虾,约210亩的鱼塘,产量可达500斤/亩。目前大部分鱼塘已承包给浦盛水产养殖基地,茂名、湛江的经销商前来采购成鱼成虾,销路不愁。

旦海村以专业合作社投入,实行年底分红获得固定投资收益,以品牌带动,提供就业岗位,以农产品收购增加农户收入等多种合作帮扶模式带动农户增收,集体鱼塘承包和投资发展集体经济。

旦海村还顺应电商发展的潮流推销“土特产”。村里建起了电商直播+培训平台,依靠企业的资金、人才、技术等优势,发展直播培训。

新直播基地位于金芝香一栋办公楼的二楼,目前已经装修完成。“在已有直播场所基础上改造升级,打造更先进的直播空间。今年下半年,我们的销售渠道要在直播带货上下更多功夫。”金芝香厂长刘星球介绍,企业免费提供场地、设备、专家技术指导,通过“知识讲座+现场实操”相结合的方式,对村民开展直播技能培训。

化解矛盾

村貌焕新创文明美丽乡村

远处,鱼塘干涸,挖掘机正在清理淤泥。这既为鱼塘消毒,又能用泥填路。原来,旦海村一头路宽敞,但另一头路有个狭小拐弯,给村民及车辆出行带来不便。正在修建的近600米机耕路,将联通电城镇河堤大道,建成后将大大方便村民出行及运输车辆来往。

挖掘机在鱼塘清除淤泥。

“现在的条件比我那时搞盐田好多了,那时都没有好路走。”旦海村王老带着一顶草帽,回忆起了以前的日子。他说,这条路是村民代表大会一致同意修建的。不想让村民的心血被辜负,他和几个村民自发为道路修建监工。

“旦海村的党群服务中心和环村路建设都是村民无偿奉献出自己的土地才建好的,整整奉献了几百亩土地。”谈起旦海村的乡村绿化示范带,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星文感慨地说。

抓住全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契机,旦海村还推进解决了一处污水治理老难题。20世纪90年代末,村中两兄弟因土地纠纷,互不让步,导致周边20多户村民的生活污水通不过,造成污水积存。今年2月,在市、区、镇三级现场督导下,多方代表合力劝导,几经曲折,最终双方冰释前嫌,同意搁置争议,让出土地由村委会对排水沟土地进行回填,平整,建设成小花园和小菜园。

如今,村里家家户户通上了污水处理管道,修建了三个污水处理站,经过污水过滤,水流出出水口清澈见底。这个春天,为响应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号召,旦海村发动村里党员和乡贤种下了近1000棵树,山野换上绿色“新衣”。“这还不够,我们打算再种200棵。”村干部说。

旦海村污水处理设备。颜志雄 摄

旦海村开展平安乡村建设,落实“三级联调”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营造了平安和谐的村居环境。此外,村委会成立打击治理电信诈骗犯罪工作临时小组,每月召开工作研判会,对相关工作进行部署,全民反诈深入人心。

党建引领

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

自旦海村委会新大楼建成以来,在村党组织的带领下,不断完善村的公共文化设施。建成了文化中心1个,村委会广场1个,篮球场2个,党建文化长廊1座等。村党支部也于2021年底升格为党总支部,党总支部下辖三个党支部,进一步加强了党组织建设,引领旦海村党建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一条纸巾200分,一瓶洗洁精300分,一支牙刷100分……只要把家里收拾整齐、搞好屋前屋后卫生,就能获得积分兑换物品,以后我会更加主动参加村里的活动。”村民老李竖起大拇指,不少村民到村里的积分超市,用自己的积分成功兑换了物品。

村民在积分超市兑换礼品。

旦海村大力推广应用清单制、建立“积分制”,推行乡村治理新模式。结合本村实际,明确积分内容、细化积分规则,纳入村规民约有效发挥作用,形成了“支部带头、党员行动、群众支持”的“全村一盘棋”工作格局,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参与移风易俗的积极性。

旦海村在树仔镇率先开展网格化管理。通过加强五级网格员日常巡查走访,提升社情民意收集办理数量和质量,切实做到民情在网格掌握、矛盾在网格化解、问题在网格解决、服务在网格开展。2023年组团式服务48次,累计开展上门服务群众200多人次,解决群众热点难点问题20个。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党员认领实事44件,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教育是一个村庄的未来。党员发动企业、乡贤开展助教资助,提高教育质量。以企业捐助带动老师的积极性,实施奖教奖学的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把旦海小学从全镇排名倒数第一提升到前十名的蝶变,学生人数也回流。发动乡贤捐款部分和村集体收入部分成立慈善教育基金,每年给予考上大学的优秀学子进行奖励,大大增进了学生读书求学进步的积极性,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旦海村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建立乡村长效经营机制。激励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投身经济发展主战场、为民服务第一线、攻坚克难最前沿,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全面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线声音

树仔镇旦海村党支部书记刘星文:以产业发展强化美丽乡村建设

自旦海村入选省级首批典型村以来,乘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积极谋划,先行先试,旦海村聚焦组织引领、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提升等方面下功夫。如今的旦海村,干净整洁、焕然一新。我们将继续强化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提高典型村的层次和水平,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打造产业兴旺、和美旦海。

一方面,我们将坚定不移落实好市区镇的决策部署,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好“两个作用”,致力“百千万工程”典型示范村建设。另一方面,我们大力推动渔业、种植业等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标准化电子商务直播平台,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抓好美丽宜居村建设工作,为落实“百千万工程”工作部署奋力作为。

记者观察

乡村振兴的脚步永不停歇

入选“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旦海村既意外,又实至名归。这是对他们这些年乡村治理和发展的认可,也为美丽乡村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瞬息万变的时代容不得停下脚步。旦海村不安于现状,新修近600米机耕路,改造升级电商直播场地,创新乡村治理方法……都切实让群众受惠。旦海村村干部说,网格化管理是他们率先开始实行,如今在树仔镇蔚然成风。这是旦海村结合村里实情,学习乡村治理经验,发挥旦海智慧的体现。

产业兴,则村兴。乡村企业为农户、合作社供应优质农资种子、肥料,无偿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和开展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班,帮助农户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签订农产品收购协议,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带动周边农户、周边村、周边镇种植花生。此外,种植业、渔业的产业化、体系化,都大大提高了村民的收入。

饮水思源,乡贤助力,是旦海村发展路上的一个缩影。他们返乡创业,自发奉献土地修路,资助小学教育,发挥乡贤的组织参与和引领示范作用,乡贤文化涵养乡村发展。

对旦海村来说,大家都铆足了一股劲,各方面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和发展,“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的招牌将越擦越亮。

【撰文】颜志雄 邓建青 通讯员 梁晓聪

【作者】 颜志雄;邓建青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咨询热线

0512-63330218 1891352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