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振林,新疆乌鲁木齐人,2014年初到文昌航天发射场工作,参与过文昌航天发射场自建立至今的所有任务,现任文昌航天发射场化验室副主任兼工程师,7年时间,他潜心潜力默默奉献在一线化验岗位。
2020年11月24日4点30分,在我国南海边上的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火箭将“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升空,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踏出中国探月工程的“绕、落、回”的最后一步“回”。在看到指挥长宣布任务成功的喜讯时,常振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胸有凌云志,心怀报国情2013年,24岁的常振林硕士毕业,对于当时的他来说,本可以有许多选择,可是他却放弃大城市发展的机会,选择到海南文昌新建的航天发射场工作。在他眼里,航天事业是一个集中众多高新科技的领域,是国家综合国力的直接体现。他要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贡献力量。彼时的文昌航天发射场还在建设中,正是需要人才的地方。“我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带着这样的初心,他毅然决然来到了文昌航天发射场。
刚到发射场的时候,他被分配到化验室工作,彼时化验室才刚刚组建,还不具备化验能力,常振林和同事们从零开始,从实验室规划设计到购买仪器,从文书编写到资格认证,一步一步完善化验室建设。如今,化验室也已经具备多种火箭燃料和星用燃料的能力,并顺利完成了多次重大发射任务的火箭和卫星燃料化验,为火箭的成功发射保驾护航。
常振林正在修改文书
7年来,常振林从基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历经煤油,四氧化二氮、污水、化验系统指挥等岗位,对各种化验项目驾轻就熟。
嫦娥五号任务期间,实验室的烘箱突然出现了故障。烘箱可是实验室常用仪器,烘箱坏了,各种玻璃仪器和样品无法干燥,大大影响了化验工作。岗位人员联系厂家,维修的工程师还需要几天时间才能过来维修。火箭还在厂房,化验工作不能中断。岗位人员便请来“维修专家”常振林来排故。常振林对照着烘箱的说明书,仔细的研究烘箱的内部构造及工作原理,对照电路板绘制电路图,用万用表排查电路,逐一排查各元器件,最终将故障根源定位到一个光电耦合器上。更换该故障光电耦合器后,烘箱恢复正常工作。整个维修仅仅花了6毛钱,大家都对他佩服不已。
常振林正在维修仪器电路板
7年来,常振林维修过仪器设备不胜枚举,烘箱、微量水分测定仪、打印机等等,甚至是复杂精密的气相色谱仪、电子天平等出现问题都难不倒他,成为了化验室的仪器专家。问及其中的秘诀,他说:“一定要多钻研,现代化实验室中,仪器在化验室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对于一个化验员来说,仪器就是手中的武器,不仅要学会使用仪器,维护仪器,更要搞懂仪器原理,会进行基本的排故维修,这样在仪器出现问题时候,才能迅速发现问题,排除故障,从而不影响化验工作。”
无论是做一名普通的化验员还是一名基层领导,常振林都从未放弃过学习,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和提高的机会。他在岗位上不断摸索,不断钻研,不断创新,不断充实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
春风化雨至,润物细无声在嫦娥五号发射的前几天,岗位人员忙得热火朝天,常振林主动到一线帮忙,哪里人手不够就去哪里,他丰富的专业知识让他在每个岗位都能帮上忙。除此之外,他还在岗位人员熬夜加班的时候贴心为大家送去夜餐,看似一个小小的举动,却像春风化雨般温暖着每个人的心。
今年以来,文昌航天发射场正式进入高密度航天发射年,经常性的加班、相对偏远封闭的环境、高压力的态势,使得岗位人员在倍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的同时,普遍感到压力也越来越大。作为基层领导,常振林不仅要抓管理,更关注下属的心理状态、成长发展。他经常跟下属谈心、交心,和下属一起参加文体活动,时刻关注着每个人的心理状态,在遇见困难时候进行开导,在工作繁忙身心疲惫之时给与安慰,竭尽全力帮助下属解决一些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
常振林与同事进行谈心交流
对于所有化验室的岗位人员来说,常振林不仅是值得尊敬的领导,是同甘共苦的同事,更是可以互诉衷肠的朋友。他不计名利,不计得失,一心为岗位,为他人着想,为工作奔忙,但却很少谈及自己的父母妻儿远在新疆,每年只有在休假期间才能见面,自己对家人充满了思念和歉意。
“东山望去,黄河奔腾,不过是九曲回肠;月空俯视,大海无边,不过是蓝蓝一点”淡泊名利、潜心干事,常振林始终默默坚守在岗位上,牧箭逐星,听涛揽月,为万古黢黑的深空增添无限光彩。
(曹永倩 李宁)
来源:国防时报
编辑:谢念修
编审:许小娟
通联:国防时报新闻中心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