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512-63330218 18913523320

技术资讯

热门关键词:  工业烘箱  高温烘箱  产品  大型烘箱  台车烘箱  去氢炉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动态

砥砺前行 追赶超越 清丽湖州南太湖畔起宏图

作者: 小编 编辑: 小编 来源: 必一运动电热 发布日期: 2024-04-26
信息摘要:
今天浙江日报推出“砥砺奋进 勇立潮头·喜迎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地方篇”第四篇《砥砺前行 追赶超越 清丽湖州南太湖畔起宏图》。砥砺前行谱华章,硕果累累盈枝头。回望过去五年的发展轨迹,湖州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三次、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坚定不移...

今天浙江日报推出“砥砺奋进 勇立潮头·喜迎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地方篇”第四篇《砥砺前行 追赶超越 清丽湖州南太湖畔起宏图》。

砥砺前行谱华章,硕果累累盈枝头。回望过去五年的发展轨迹,湖州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三次、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坚定不移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一张蓝图绘到底,谱写了行稳致远、追赶超越的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州主动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站在高处俯瞰湖城,风景秀丽。 通讯员 张剑 摄

数据是最好的印证。2012年至2016年,湖州地区生产总值从1664.4亿元增长至2284.4亿元,年均增长8.6%;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从246.9亿元和138.6亿元增长至361亿元和211亿元,年均分别增长9.7%和10.1%;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比从7.4∶53.1∶39.5调整至5.6∶48.1∶46.3。太湖龙之梦、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百亿级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五年来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6家。

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五年来,湖州不断激发新动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6%。2016年,湖州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6%,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人数、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均居全省第三位,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今年上半年,湖州又成功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和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

长兴县的八环轴承(长兴)有限公司内,技术人员正在操控全自动电脑生产线。通讯员 谭云俸 张泽民 摄

作为“两山”重要思想的诞生地,绿色是湖州的底色,生态是湖州最大的特色。湖州始终坚持“生态立市”战略不动摇,全力以赴推进“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五水共治”、大气治理、矿山整治等工作。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7年上半年,湖州县控以上监测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的比例从87.2%提高至98.7%。2014年以来,该市连续三年夺得全省治水最高奖项“大禹鼎”,日前又顺利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成为全省首批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与此同时,“湖州蓝”正成为常态,2013年至2017年上半年,市区PM2.5浓度从74微克/立方米下降至48微克/立方米,天朗气清成为日常。

湖州美丽乡村,漂亮整齐的农民别墅坐落在山水之间。

制定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颁布实施全国首部生态文明示范区地方法规、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作为全国首个获批创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设区市,湖州一步步用“硬约束”筑牢生态屏障,用实际行动回应省委提出的争做践行“两山”重要思想样板地、模范生的新要求。

湖州中心城区的仁皇山公园成为城市“绿心”。 通讯员 张剑 摄

五年来,湖州交出的民生答卷同样温暖人心,全市新增财力的80%用于改善民生。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市、县、乡三级人大均实行民生实事票决制的设区市,湖州坚持每年办好十大民生实事项目。群众普遍关心的就业难、看病难等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加快城乡体制改革、推进“多规合一”试点、在全国率先完成户籍制度改革、农村“三权”改革全面推进……一项项走在前列的改革举措使湖州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数据显示,五年来,湖州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6%和10.1%,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73∶1。

德清县舞阳街道上柏社区的文化礼堂活动热闹非凡。

为统筹抓好各领域基层党建,湖州坚持“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晋位”行动,实施“两新”组织“红色动力工程”,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服务功能明显增强。今年以来,湖州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开展“四新”主题实践,各县区、部门纷纷行动,通过每月亮晒、季度比看、交流点评的方式,比拼重要指标和工作进度,凝聚起“加快赶超、实现‘两高’”的强大动力。此外,湖州还选派了1600余名年轻干部参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治水剿劣、城中村改造和文明城市创建等重点工作,在基层一线锻造湖州铁军。

以荣光洗征尘,扬风帆起宏图。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面对新的机遇挑战,湖州正以更加昂扬向上的气势,全面融入全省“大湾区”“大通道”“大花园”的发展大局之中,为高水平谱写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浙江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湖城风光好 逐梦踏歌行

四个故事读懂湖州五年巨变

从安吉余村的摇曳竹海到碧波万顷的南太湖,从德清莫干山民宿山居到南浔古镇的豆蔻江南……五年时空变幻,湖州大地气象万千。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牢记“你们一定要把南太湖建设好”的殷殷嘱托,湖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扎实推进五大发展理念和“八八战略”落地生根,加快奔向“绿富美”的康庄大道。

俯瞰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 新华社记者 张铖 摄

发展浪潮,浩浩汤汤。我们选取四个故事,诉说湖州五年巨变。

老牌企业的“青春密码”

走进浙江欧诗漫集团有限公司位于湖州莫干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新厂区,一座珍珠造型的建筑令人眼前一亮,里里外外都透着“洋气”,一下子让人感受到这家老牌企业的蓬勃朝气。

1968年,企业创始人沈志荣在德清雷甸培育出了第一颗淡水珍珠。50年斗转星移,如今欧诗漫已是国内珍珠产业的龙头企业,2012年销售额达10.6亿元,今年预计将达57亿元,五年增长4倍多。

欧诗漫化妆品自动化生产线。

欧诗漫缘何能长葆青春活力?集团项目发展部部长谢敏透露了秘诀:公司每年科技创新投入超过销售收入的3%,先后与浙江大学、比利时皇家医学院、日本美妍创新株式会社等开展产学研合作,并设有全省唯一一家珍珠产业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

这五年,欧诗漫科技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垄断了多项行业核心技术。企业先后承担国家星火计划等省部级项目20余项,拥有各项专利90项,其中发明专利58项,主导和参与制定珍珠粉、护肤品国家或行业标准9项。

欧诗漫通过技术创新,率先将珍珠细化到了亚微米级,相当于人体毛孔的六十分之一。在此基础上,2012年,公司与中国药科大学合作研发出珍珠多肽提纯技术,让美肤功效更为温和、彻底。仅这一项技术就斩获20多项发明专利,并荣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依托这一革命性突破,欧诗漫开发出珍珠美白系列产品40多种,占销售额的50%以上,产品附加值也因此增加20%以上。

欧诗漫的飞速发展并非个例。作为全省首个落户县域的国家级高新区,莫干山高新区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2016年首次参与国家级高新区排名就位列第92位,提前实现“五年进百强”的目标。

纵观全市,五年来湖州加快推进工业强市建设,不断推动新旧动能转换,2016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42%。湖州先后被列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今年上半年又成功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和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以绿色智造为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愈发明晰。

龙之梦圆梦太湖畔

站在长兴太湖图影旅游度假区太湖龙之梦乐园99米高的钻石酒店顶楼,向东北极目远眺,烟波浩渺的太湖尽收眼底;移步靠南的窗口,郁郁葱葱的弁山就在眼前,透过树梢的缝隙,还能窥见湖州中心城区的风貌。

包括这座正在装修的钻石酒店在内,乐园内400多个施工点全面铺开,7000多名工程人员正争分夺秒抢抓进度。从去年4月8日正式开工以来,这个总投资200亿元的“航母级”旅游项目就定下了1000天建成开业的目标,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40%以上。“坐拥得天独厚的生态、区位优势,又处在南太湖滨湖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项目投资方上海长峰集团副总裁柳九邦说。

太湖旅游度假区成功跻身全国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通讯员 陈鲜忠 摄

按照2015年出台的《湖州南太湖滨湖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长兴太湖图影旅游度假区、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和大钱港以西片区是滨湖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区,龙之梦正好居于中心。乐园中部的弁山脚下,正在开凿的湖长二通道隧道是柳九邦的信心来源之一。隧道贯通之后,一方面连接申苏浙皖高速公路,游客下了高速就到景区;另一方面连接通往湖州市区的弁山大道,一下子将乐园拉进了中心城区。

五年间,湖州市成立了南太湖一体化规划建设领导小组,提高顶层设计和规划管控水平;对65公里沿湖岸线、266平方公里滨湖区域实施了一体化规划建设;确定了以生态产业、旅游产业和高端服务业为主的产业定位;弁山大道、奥体中心、湖州影视城、哈啦水世界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湖州城市能级不断跃升,迈出了从“苕溪时代”走向“太湖时代”的步伐。

乡土课程引发“家庭会议”

9月11日傍晚,湖州四中初二年级的郑佳乐一回家就和爸妈说,有一本新教材走入了课堂——《湖州——“两山”重要思想的实践样本》。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经常听你们说起,上了这门课,就能知道它背后的意义了。”郑佳乐和家人说。

从太湖旅游度假区邱城遗址远眺太湖,风光秀丽。 记者 杨新立 摄

“这门课可要好好听。”孩子的话引起了家人的兴趣,爸爸郑权初说。

吴兴区高新区凌家汇村紧邻全国最大的童装产销基地——织里中国童装城。作为童装产业的配套,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砂洗或印花设备,郑权初开的砂洗作坊也是其中一家。

“我们也是从小作坊起家的,当时就在房子边上搭了个棚,有一台老砂洗机。”爷爷跟孙女郑佳乐聊起,那时村里人根本没想到砂洗会污染,还影响到距村子5公里的太湖。

“污水里有柔软剂、提亮剂,还有染料、棉絮,都直接排进了家后面的河里,臭得根本不敢靠前,大家再也不去河边洗衣淘米了。”郑佳乐的妈妈补充道。

数据显示,2015年之前,吴兴区范围内分布着1100余家砂洗印花企业,多数是家庭小作坊,连最基本的环保设施也没有。

这样的状况如何改变?吴兴区以治水倒逼产业升级,按照“关停淘汰一批、整合提升一批、集聚入园一批”的思路,对这些低小散污染企业进行集中入园整治。新建的砂洗城紧邻长和热电厂,并配备了1座日处理1.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通过集中供气每年可节煤1.5万吨,还可节约土地700余亩。整治后,砂洗印花行业只有300余家企业,是原来的四分之一左右。

2016年7月,郑权初开的玄星砂洗有限公司成为首批搬迁入园的企业之一。新厂房内,10余台砂洗机、烘箱整齐排开,砂洗污水从车间管网直接流进污水处理厂。“我们只需要付污水处理费就行,其他什么也不用操心。”郑权初说,没有了环境污染这个后顾之忧,企业就有了做大做强的底气和空间。随着技术设备更新换代,新客户也纷至沓来,入园后郑权初的企业产值已经增长了4倍。

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通讯员 钱丽萍 摄

近年来,湖州始终坚持“生态立市”不动摇,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生态制度建设先行先试,湖州初步构建起立法、标准、机制“三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一步步用“硬约束”筑牢生态屏障。五年间,湖州成功创建全国首个地级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成为全省首批国家生态市,实现国家生态县(区)全覆盖。

落后山村的华丽“逆袭”

眼下,离安吉县递铺街道鲁家村的鲁家景区正式开园营业还有半个多月,但心急的游客早已迫不及待地来体验乡土风情了!荷花满池,清风徐来,坐着小火车绕村转一圈,沿途每一站都是风情各异的家庭农场。

时间退回到2011年底,村党支部书记朱仁斌走马上任时,鲁家村仍是出了名的穷。更糟糕的是,全县187个行政村卫生检查,鲁家村排名倒数第一。“就是脏、乱、差。想叫朋友来投资,进村看看摇摇头就走了。”朱仁斌感慨。

村庄如何变美,百姓怎么致富?朱仁斌脑子里只想一件事——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

改变始于村庄环境整治。挨家挨户分发垃圾桶,为每个村民小组聘请保洁员,落实河道长效保洁机制……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在2014年底的卫生评比中鲁家村打了个“翻身仗”,一跃成为全县第一。

为了更好地经营村庄,鲁家村引入了旅游公司,村里和公司共同投资建设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包装、统一经营。

美丽经济由此开启。定下“发展家庭农场”的路子后,鲁家村全力对外招商。如今,一条全长4.5公里的铁轨已将18个不同业态的家庭农场串联了起来,鲁家村初步形成了全域景区化。今年8月,以鲁家村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3个行政村的“田园鲁家”项目入围首批15个国家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全省仅两个。

五年来,鲁家村人幸福感逐步“爆棚”。去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32850元,村集体总资产超过1亿元。

鲁家村的美丽蜕变只是湖州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作为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如今湖州已有571个行政村建成“市级美丽乡村”,占总数的80%。数据显示,2016年,湖州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3883.81万人次,占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的44.36%,乡村旅游经营总收入达102.1亿元。

湖州美丽乡村。通讯员 汪震 摄

眼下,湖州正紧密结合全省启动实施的“大花园”建设行动和“万村景区化”建设,紧锣密鼓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重点建设10个旅游风情小镇、100个慢生活休闲旅游示范村、1000个湖州人家、1万个特色农家乐,让一片片好山水变成一个个“聚宝盆”。

咨询热线

0512-63330218 1891352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