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512-63330218 18913523320

技术资讯

热门关键词:  工业烘箱  高温烘箱  产品  大型烘箱  台车烘箱  去氢炉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动态

话说滇红

作者: 小编 编辑: 小编 来源: 必一运动电热 发布日期: 2024-09-18
信息摘要:
湖北省茶叶绿色生产模式,涵盖茶叶品种、栽培、土壤、植保、加工、营销、品牌等各个领域。秉承以人类为中心的理性生态伦理学为指导思想,集成生物技术,为复兴国茶产业而努力。滇红,云南红茶的统称,既包括云南生产的传统工夫红茶、红碎茶,也包括创新工夫红...

湖北省茶叶绿色生产模式,涵盖茶叶品种、栽培、土壤、植保、加工、营销、品牌等各个领域。秉承以人类为中心的理性生态伦理学为指导思想,集成生物技术,为复兴国茶产业而努力。

滇红,云南红茶的统称,既包括云南生产的传统工夫红茶、红碎茶,也包括创新工夫红茶,是我国第一个以大叶种为原料制成的红茶,原产地在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

滇红作为我国出口创汇产品,享誉全球,香飘世界。1985年开始,滇红逐步从外销转为内销,从英国贵族尊称为“王子冠”的贵族饮品到国人熟知的大众消费品,消费者经历了不了解滇红茶到喜爱滇红茶。进入本世纪以来,在“金骏眉”的引领下,名优红茶兴起,红茶旋风席卷大江南北,红茶产业蓬勃发展,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滇红与其他茶类产品一道作为健康饮品,走进千家万户。

滇红的创制与发展

19世纪,印度、斯里兰卡等国红茶产业的崛起,动摇了中国红茶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抗日战争爆发,内地茶区生产凋敝,为了维持华茶在国际市场的地位,政府转移茶叶技术人员到西南大后方,开辟新的外销红茶基地,从而恢复出口创汇,支援抗日战争。

1938年11月,中茶公司派专员郑鹤春、技师冯绍裘到达凤庆实地调研,冯绍裘以当地云南大叶种一芽二叶鲜叶原料制成红茶样品500克,其外形金色黄毫,汤色红浓明亮,叶底红艳发光,香味浓郁,为国内其他省中小叶种的红茶中前所未见,受到国内外茶叶专家的赞许和认可。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1939年3月,中国茶叶公司与云南省经济委员会共同出资,在凤庆创建了第一个滇红茶厂———顺宁实验茶厂,由冯绍裘主持筹建,边筹建边投产,当年生产工夫红茶17.4吨,定名为“云红”,由财政部贸易委员会设在香港的富华公司销往伦敦,产品因“形美、色艳、香高、味浓”,获得伦敦市场茶师的高度赞赏。

1952年,滇红迎来了大发展,云南成立红茶生产技术推广大队,不仅在凤庆县境内茶区普及推广红茶生产技术,同时派出技术员到临沧境内其他产茶县及临近凤庆县的保山市昌宁县推广红茶生产技术,比顺宁实验茶厂晚建一年的勐海茶厂也将红茶作为重点茶类组织生产,之后云南境内红茶生产遍地开花,大滇红版图从此形成。滇红产区从原产地凤庆县12平方公里发展到临沧、保山、西双版纳、思茅(今普洱)、大理、德宏等地州。

传统滇红工夫茶,以开展的一芽二叶、初展的一芽三叶和同叶质嫩度的单叶、对开叶的鲜叶为原料,要求原料细嫩、匀净、新鲜,鲜叶进厂后,对照分级标准严格验收。经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初制四个工序制成红毛茶。

1工艺流程和加工设备

传统滇红工夫茶的制作工艺是吸收祁红工艺精华结合云南大叶茶树品种的特性及凤庆县的自然环境后反复实践总结出来的,初制工艺包括匀撒萎凋、慢速揉捻、适度发酵和两次烘干。主要的加工设备包括萎凋槽、55型揉捻机(60型揉捻机)、解块分筛机、发酵筐、烘干机等。

2初制加工技术要点

提高传统滇红工夫茶品质,鲜叶原料是基础,萎凋适度是前提,揉捻充分是关键,发酵协调是中心,两次干燥是保证,简称“初制把五关”。初制把五关,关关要相连,环环要相扣,看茶制茶,灵活掌握,科学处理,才能制造出品质优良的红茶产品。

萎凋

常用萎凋方法有自然萎凋和萎凋槽萎凋两种。自然萎凋是将鲜叶匀撒薄摊在萎凋帘上,每平方米摊叶0.5~0.75kg,摊放8~16h。萎凋间必需空气对流,掌握晴天稍厚、雨天稍薄,春茶稍厚、夏秋茶稍薄的原则。萎凋槽萎凋,摊叶厚度以15~20cm为宜,先吹冷风30min,后吹热风120min,温度一般掌握在25~30℃,最高不能超过35℃,全程6~8h可以完成萎凋,中间视情况翻拌2~3次。

揉捻

揉捻室光线需充足,空气新鲜流通,一般以室温20~25℃,空气相对湿度85%~90%为好,如温度太高,相对湿度低,可以通过洒水增加空气湿度。工夫红茶要求分级揉捻,并揉捻充分,全程需要90~100min,根据原料老嫩、萎凋程度不同缩短或延长萎凋时间。揉捻次数和加压原则,揉捻一般采用“两揉两筛”的方法。第一次揉捻,不加压10min,轻压15min,中压10min,轻压10min,下机解块分筛(5孔),筛底发酵,筛头进行复揉,轻压5min,中压或重压30min,轻压或无压10min,再下机进行第二次解块分筛。加压掌握“轻、重、轻”的原则,嫩叶轻压短揉,老叶重压长揉。重萎凋的原料采用适当重压,轻萎凋的原料采用适当轻压。揉捻程度要求同批茶叶有90%以上紧卷成条,叶细胞破碎率达到80%左右,茶汁外溢,粘附在茶条表面,手捏粘手,茶条显浅黄绿色或局部泛红、青草气味强烈刺鼻。

发酵

在正常的萎凋、揉捻基础上,发酵是形成红茶色泽、香味的关键。茶叶发酵从揉捻细胞破碎开始,但发酵不充分,需要进行单独发酵工序处理。发酵室要求大小合适,设置调温调湿设备,清洁卫生,空气清新,避免阳光直射,适宜温度25~28℃,相对湿度95%以上。解块分筛后的湿茶胚,应按筛底、筛面、批次、各级别、筛号分别盛入发酵筐内,依次放在发酵架上,置于发酵室内发酵。湿茶胚摊放厚度根据鲜叶老嫩、揉捻程度等因素综合决定,一般15~20cm,嫩叶宜薄,老叶宜厚。揉捻后的湿茶胚通常是绿色或黄绿色,粘性较重,青草气味浓。在发酵变色中,首先是嫩茎、叶柄和主脉变红,逐渐转变为支脉变红到全叶泛红。需重视春、夏、秋茶发酵颜色不同,春茶呈桔红色,夏秋茶呈棕红色。由于同一批茶嫩度不一,发酵难于一致,故不能强求千篇一律。发酵时间大致需6~8h,一般一、二级原料80%变为黄红色,三级以下原料有60%变为黄红色,青草气消失,并散发出类似熟苹果香味,手捏粘性减少,即可结束发酵,进行烘干。发酵过度的茶胚,叶色深红有浓厚的蜜糖香气,且香气低闷,冲泡后汤色暗红而浑浊,滋味平淡,叶底红暗多乌条;发酵不足的茶胚,香气不纯,带青气,冲泡后汤色欠红,泛青色,味苦涩,叶底花青。

烘干

传统滇红工夫茶采取两次烘干,中间经过一段时间摊晾,第一次称毛火,第二次为足火。毛火应掌握高温快速的原则,迅速制止酶活性并散发叶内水分。毛火火温在110~120℃,从进茶胚到出毛茶胚大约需要12min。毛火出来的茶胚,色泽大部分已转为黑乌、芽毫显露,不粘手,手握有柔软感,但是外干内湿,必须进行摊晾,使内外水分重新分布,干湿一致,摊晾厚度一般5~10cm,时间30~60min。足火掌握低温慢烘的原则,温度在100~110℃,继续蒸发水分、散发香气至足干,手捻成粉末,色泽乌润,香气浓郁,茶叶含水约为7%。

创新滇红工夫茶初制加工技术

创新滇红工夫茶是基于名优绿茶理论基础上研发出来的,在鲜叶采摘上实行嫩采,通常采单芽或一芽一叶,揉捻、发酵等过程的加工技术也进行了较大改变,甚至有的还引进了名优绿茶的造型设备和技术。

1工艺流程和加工设备

创新滇红工夫茶的初制工艺流程为原料、萎凋、揉捻、发酵、初烘、造型、摊晾、造型、摊晾、毛茶包装等。创新滇红工夫茶的加工普遍缩短了揉捻时间,延长发酵时间,加工过程更加注重茶叶外形的完整和美观,增加了理条等造型工序,创新了直条形、曲形红茶。主要加工设备主要包括萎凋槽、55型揉捻机(60型揉捻机)、解块分筛机、发酵框、烘干机、理条机、炒锅等。加工生产设备更为现代化,目前,自动连续化红茶生产线部分茶企已引进使用,极大改善了红茶生产条件,萎凋槽萎凋方式已普及推广,加温方式从依赖柴煤燃烧向电热加温转型,发酵设备和技术进步很快,凭经验和“靠天吃饭”的生产条件明显得到改善,数控化发酵机、发酵室已普遍配置使用。

2初制加工技术要点

创新滇红工夫茶,加工工艺体现重初制、平精制,形取名优绿茶的美观,质扬红茶的风味。外形保持芽叶完整,内含物浸出缓慢,易于调控茶汤浓度,适应分次冲泡的节奏,更加符合内销市场清饮习惯;内质突出香和甜,茶汤多呈现桔红或金黄色。以“经典58”产品为例介绍创新工夫红茶的初制加工技术。

萎凋

萎凋选用自然萎凋或萎凋槽萎凋。自然萎凋是在室内自然温湿度条件下进行,把鲜叶均匀地撒在专门设置的萎凋帘上,每平方米撒0.6~1.0kg,切忌重叠堆积,以免萎凋生熟不匀。一般8~12h可完成萎凋,鲜叶平均失水40%左右。萎凋槽加温萎凋是把鲜叶均匀松散地撒在萎凋槽上,厚度在10~15cm。加温萎凋时,温度控制在30℃以下,并按“先冷后热再冷”的顺序进行,一般鼓冷风30min后鼓热风,在整个萎凋过程中需要翻叶两次,第一次将底层的萎凋叶翻到表层,继续鼓热风,待底层和表层柔软度基本一致时,再进行一次翻叶,直到萎凋适度,再鼓冷风30min左右,下槽揉捻,萎凋时间在6~8h。

揉捻

揉捻是经典58外形优美的关键工序,相对传统工夫红茶的揉力要轻、揉时要短,加压是否合理、揉时或长或短,直接影响成茶品质。外形条索要求松紧适度,茶条紧卷,苗锋完整,挺直润泽。揉捻机选用55型或60型,萎凋叶投入量分别为15~18kg和25~30kg,揉捻参考时间为30~40min。加压按遵循“无压、轻压、松压”顺序进行,即在无压状态下揉捻10~15min,茶叶基本成条后,再加轻压10~15min,再松压揉捻10min,达到茶条紧卷,手捏有沾手感,但茶汁不外溢为适度,再下机进行解块去末,碎末茶另放处理,不进入发酵。

发酵

将解块去末的茶叶盛入发酵筐,厚度8~10cm,放入可调温控湿的专用发酵室发酵。发酵室温度28~30℃,相对湿度85%~95%为宜,全程参考时间6~7h。茶叶色泽变化规律依次为青绿色、青黄色、黄色、黄红色、红色、深红色、暗红色。“黄红色”为经典58发酵适度的色泽。

理条

采用往返振动型多功能理条机分两次完成。第一次理条,在冷机启动的情况下,提前10~15min预热理条机。预热槽温达到一定温度后,投入发酵好的茶叶(如果是热机,直接投入即可),均匀分摊在理条机槽体中,理条10min下机摊晾,失水率掌握在25%~30%。第二次理条,按照发酵的先后次序依次将茶叶均匀分摊在理条机槽体中,定型10~15min,理条毛茶乌黑油亮,条索直,手感有一定软度,含水率达20%左右即可下机。下机后摊放在簸箕上或摊晾板上,均匀分层摊放,避免茶叶条形弯曲。

烘干

烘干是把茶叶装放在特制的网筛中,放入12型手拉百叶烘干机烘箱底层,温度控制在80~90℃进行烘干,也可以用多功能提香机烘干。

安根团队,全力推进茶叶绿色生产模式。20余位各领域农业专家,提供成熟的土壤修复集成方案、生态修复集成方案、农残解决集成方案和生态农业社会化服务。垂询027-87863688;4000-8583-00.

咨询热线

0512-63330218 1891352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