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512-63330218 18913523320

技术资讯

热门关键词:  工业烘箱  高温烘箱  产品  大型烘箱  台车烘箱  去氢炉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动态

云南一父亲为救儿子自制药物,只有高中学历的他,后来成功了吗?

作者: 小编 编辑: 小编 来源: 必一运动电热 发布日期: 2024-07-03
信息摘要:
2021年9月,云南一间自建实验室里,一位全副武装的男子正在紧张地忙碌。在超净工作台上摆放着一个电子天平,男子取出0.1345克二水氯化铜、0.245克L-组氨酸和0.2克氢氧化钠。将其放在天平上。随后男子在每样化学物质中加入40毫升水,将...

2021年9月,云南一间自建实验室里,一位全副武装的男子正在紧张地忙碌。

在超净工作台上摆放着一个电子天平,男子取出0.1345克二水氯化铜、0.245克L-组氨酸和0.2克氢氧化钠。将其放在天平上。

随后男子在每样化学物质中加入40毫升水,将其混在一起后放在磁力搅拌仪上。

一种蓝色液体就这样产生,接下来便是无菌检验,合格后将其转运到200多公里外的县城给儿子用于治疗。

这位男子名叫徐伟,别看他在进行制作时有条不紊,其实他原本只有高中学历。

为了拯救儿子,他开始提升学历,恶补所需知识,终于成功研制组氨酸铜。

而这种场景现在已经是他生活的常态,自从儿子被确诊以后,他已经连续300多天如此操劳。

都说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徐伟为了拯救患病的儿子,虚心学习潜心研究。

最终化身成为儿子的超级英雄,上演现实版《我不是药神》,完成了不可思议的壮举,这不得不令无数人钦佩。

那么,一个高中学历的人是如何突破医药技术的壁垒,成功制作出药品的?他的儿子现在被治愈了没有?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位平凡而伟大的父亲徐伟的坎坷人生……

噩耗

2019年6月6日,云南省某医院的手术室外,徐伟正在来回踱步,他正在心里默默祈祷母子俩能够平平安安。

手术室的大门打开,医生走出后如释重负般地舒了口气,对徐伟说道:“恭喜!是个男孩,48公分,五斤二两!”

徐伟激动地热泪盈眶,连连对医生道谢,看到妻子从手术室里面推出来,他的心里无比地开心。

这是徐伟的第二个孩子,第一胎是个女儿,如今儿女双全,徐伟的心里像抹了蜜似的,早已经乐开了花。

在孩子还没出生时徐伟就已经想好了名字,他给儿子取名为“徐灏洋”,希望小灏洋能够智达通畅,奏功洋洋。

看到小灏洋的第一眼,徐伟心里就在想,儿子长得这么白净,长大了一定是个小帅哥。

只不过他发现小灏洋的头发有些卷脆,以为是新生儿的正常现象,便没有放在心上。

徐伟的家庭条件在当地也算得上是小康水平,他自己学习创办了一家电商公司经营淘宝,妻子的收入也还不错。

有了小灏洋以后,一家人经常一起去各处旅行,享受生活的美好,可是当小灏洋五个月大的时候。

徐伟一家人当时正在越南旅游,小灏洋的妈妈突然感觉有点不对劲,怀里的小灏洋抱起来像棉花一样柔软。

徐伟得知后心里开始有些担心,他有些疑虑地跟妻子说道:“灏洋不会是得了软骨病吧?得这种病的大多数都是几个月大的小孩子。”

妻子赶忙打断徐伟的话说道:“你瞎说什么呢?我们把孩子照顾得这么好,不可能得那种病的,要是不放心就去医院查一查。”

当时正值新冠疫情爆发,考虑到小灏洋抵抗力差,徐伟便打消了去医院的想法,笑着说道:“我就这么一说,兴许是儿子太胖了呢!”

又过了一个月左右,同龄的孩子大多已经学会了翻身,而小灏洋连头还抬不稳,这个异常现象引起了徐伟的注意。

夫妻俩赶紧带着小灏洋去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检查,经过初步检查被诊断为生长发育迟缓。

由于新冠疫情的原因,小灏洋的基因检测报告要等三个月以后才能有结果。

三个月后,一个噩耗突然传来,当时徐伟正在开着车,医生打电话说基因报告出来了。

第一次听到Menkes综合征这个词,徐伟瞪大了双眼简直不敢相信,小灏洋怎么会患上这种病。

徐伟赶忙将车停在路边,急切地问道:“医生,这个病严重吗?好不好治?”

这句话过后是很长一段时间的沉默,静到可以听见自己的呼吸声,徐伟心里已经有了预感,仿佛被压了一块巨石,感觉有些上不来气。

这时医生突然开口说道:“小灏洋是云南第一例Menkes综合征患者,我们拿到报告时也是查了半天资料才弄清楚,很不幸的告诉你,这个病没法治!”

徐伟的脑海里不断回响医生说的最后三个字“没法治!”,为什么?

好不容易盼得儿女双全,一家人的生活也是蒸蒸日上,为什么会突然发生这样的变故?这么罕见的病为什么会出现在小灏洋身上?

Menkes综合征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疾病,全中国的患者也不超过两位数,并且目前还没有治愈成功的病例!

它是一种先天性的缺陷,由于铜在肠膜吸收后,从粘膜细胞向血液转动过程障碍,使得体内铜酶活性降低,进而引发集体发育和功能障碍。


简单来说就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了蛋白合成出现障碍,一般在患上Menkes综合症后会逐渐变成植物状态,从确诊到死亡只有平均19个月左右。

患上这个病就等于判了死缓,先不说能否活过19个月,即使能够活得更久,婴儿的发育受限,长大后也无法享受到应有的美好。

原本幸福的家庭被突如其来的疾病摧毁,这个噩耗犹如晴天霹雳痛击着小灏洋的每一位亲人。

逆境中的抉择

在绝望中逐渐消沉的徐伟突然回想起自己小时候,9岁那年,徐伟不幸遭遇了一场车祸。

经过救治总算是脱离了生命危险,但是一条腿却落下了残疾,父亲徐宏偏偏不信命,带着年幼的徐伟四处求医,跑遍了大半个中国的医院。

但最终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徐伟的腿治不好了,而且腿部的肌肉已经开始萎缩,几乎已经穷途末路。

即使所有的医生甚至家人都对此不抱任何希望了,但是徐宏始终坚持为儿子治疗,不断给徐伟做拉伸运动。

每次运动时徐伟都会疼得呼天喊地,母亲看到儿子这样,不断抱怨徐宏,认为他做的这些都是无用功。

医生都已经说了徐伟的腿治不好了,但是徐宏一直坚持,最终让儿子的腿恢复了自如。

徐伟心想,如果小灏洋会说话,他一定不希望家人会抛弃他,就像当初的自己。

所有的医生包括家人都放弃了自己,只有父亲还在坚持,那种被抛弃的孤独和绝望,以及父亲带给自己的爱与希望,他永远也无法忘却。

现在就是小灏洋最需要他的时候,徐伟终于做出了决定,不论如何,他一定不会放弃小灏洋,即使有一亿分之一的几率他也要去尝试!

徐伟第一时间就开始查阅各种资料,想要弄清楚这到底是个什么病,有没有误诊的可能。

由于徐伟只有高中学历,许多英文单词都不认识也不知道什么意思,只能借助词典来阅读。

随着调查的深入,徐伟看到一则消息,北京一位专家曾接诊过一位Menkes综合征患者,并且还成功搜索到了一个Menkes综合征的病友群。

当他加入群聊的那一刻他彻底明白什么叫罕见病了,这个群里汇聚了全国的Menkes综合征患者家属,而群聊的人数也不过只有40个人。

病友群里充斥着一股“丧气”,几乎每个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救了,但是这些都不能作为他放弃的理由,

第二天,徐伟收拾好行李后,便带上儿子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医生向徐伟提出了“鸡尾酒”疗法,来为小灏洋补充微量元素。

从小灏洋住院那天起,每天都要扎针,多的时候一天要扎四五针,而小灏洋的血管又薄,很容易就会被扎穿。

徐伟在一旁看着儿子饱受折磨,心里泛起一阵又一阵心酸,每次进入穿刺室时,小灏洋都会用哀求的眼神望着夫妻俩。

而徐伟能做的只有每天蹲在楼道里,抱着词典查阅论文和有关文献,希望能找到其他的出路。

在北京的医院治疗了大概一个多月后,小灏洋再次进行检查,却发现他体内的铜元素只涨了0.01umo。

眼看治疗效果微乎其微,夫妻俩也开始商议是否要继续,妻子说道:“我真的不忍心再看到儿子那种哀求的眼神了,看他那么痛苦,有时候真的怀疑我们的决定到底是对是错。”

徐伟终于拿定主意,带着妻儿离开了北京,临别前,医生告诉徐伟,有一种叫做“组氨酸铜”的药物,可以暂时缓解小灏洋的病情,但是不在中国大陆出售。

这毫无疑问是给徐伟打了一剂强心针,既然有办法那他一定会去尝试,但是现实是残酷的,因为疫情,他也没有办法到台湾去购买药物。

好在通过病友,徐伟拿到了一些过期的药物,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疫情当下,过期药也撑不了多久,没过多长时间小灏洋又断药了。

这种药和抗癌药还不同,抗癌药是买得到,但用不起,而Menkes综合征属于罕见病,没有投资人和医药公司愿意研发,因为需求量太少了,可能连临床试验的患者都很难找到。

据八点健闻报道,国内也曾有医生试图推动组氨酸铜作为院内制剂,但囿于院内制剂整体收紧、行政审批手续繁琐、儿童注射液要求更加严格,最终不了了之。

不过徐伟通过翻阅论文,发现制作组氨酸铜的过程并不复杂,那意味着只要能找到愿意合作的药厂进行生产,就可以得到救命的组氨酸铜。

徐伟第一时间就将这个好消息公布到了病友群里,但是结果却跟他预想的落差很大,大部分人保持怀疑的态度,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花费成本太高,根本无法负担。

徐伟望着手机里的聊天讯息,抽着烟,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明明有一条活路摆在面前,为什么没有人愿意相信,愿意试一试。

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成功找到药厂,用实际效果来向病友证明,去拯救更多无辜的孩子。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徐伟在网上搜索、托朋友帮忙各种方法都尝试了,最终联系到了上海的一家药厂愿意尝试合作。

但是通过深入的沟通后,徐伟发现联系药厂制造组氨酸铜并不太现实,一是耗资巨大,再者他现在急需,等到药厂生产出来审批合格要好几年。

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迫使徐伟不得不另寻他法,他在查阅文章时发现了“共享实验室”的存在。

如果自己可以利用共享实验室制作组氨酸铜,不仅可以省下一大笔开销,而且还能节省大把的时间。

经过长时间的寻找,徐伟终于找到了一个专门做医药的园区,可以为他提供中心实验室,并且还提供人员帮助他进行试验,徐伟的心里又燃起了希望。

当拿到第一剂组氨酸铜时,徐伟忍不住流下了两行热泪,随着小灏洋不断地治疗,他终于可以像普通孩子一样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徐伟感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从小灏洋开始确诊后,徐伟就停下了手头上所有的生意,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妻子的工资,租用试验场地和人员的费用也逐渐开始负担困难,

徐伟萌生了自己制药的想法,因为工作人员制作时他全程都在观看,过程并不复杂,只需要购买所需的设备就可以完成。

徐伟开始一边学习相关的操作知识,一边将家里的杂物间进行改造,并购买了高压灭菌锅、超净工作台、磁力搅拌器、酸碱度测试仪、纯水机、烘箱等。

虽然已经反复的设想实验步骤,在脑海中像放电影一样过了好几遍,但是当徐伟真正站在改造的实验室里进行试验时,他的手还是忍不住紧张的颤抖。

幸运的是整个试验过程并没有出现任何纰漏,徐伟成功地制作出了第一剂组氨酸铜,但是还不能直接给小灏洋使用。

毕竟是私人制作的药物,具体的效果还需要验证,徐伟先是买来三支食用兔,将不同剂量的组氨酸铜给兔子注射。

当确认自制的组氨酸铜没有任何副作用时,徐伟还是不放心,毕竟兔子是动物,跟人还是很大的差别的,于是又拿自己做起了实验。

最终确认万无一失后,徐伟才放心地给小灏洋注射自制的组氨酸铜,这下也终于堵住了家人的嘴。

从徐伟做出自制药物的决定起,家人就一直保持反对的意见,还有不少亲戚劝他不行就再要一个孩子吧,毕竟夫妻俩还年轻,但徐伟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小灏洋的铜蓝蛋白和血清铜指数终于开始有所改善,但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小灏洋的脑电波依旧存在异常。

徐伟心想,有改善就说明有效果,努力没有白费,至于其他的难关再去攻克,车到山前必有路!

徐伟又开始利用空余的时间抱着词典阅读论文,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他接触到一种新的药物——伊利司莫铜。

这种药物可以携带铜离子抵达大脑区域,如果能够将两种药物一起使用,相辅相成,小灏洋的病情肯定会得到大幅改善。

抱着这个目标徐伟又开始学习自制伊利司莫铜,虽然相比组氨酸铜来说制作难度大和所需费用也更高。

但是有了制作组氨酸铜的基础,徐伟很快就轻车熟路,制作出了第一剂自制伊利司莫铜。

将组氨酸铜和伊利司莫铜共同使用一段时间后,小灏洋的脑电波异常终于消失了,这意味着小灏洋有了很大的改观。

在使用药物治疗以前,小灏洋连抬头翻身都困难,也不喜欢动,每天就安静地躺着,现在小灏洋不但爱动了,而且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徐伟成功了,他作为一个高中毕业步入中年的人,凭借自学,为儿子制作出了“解药”,成为了儿子的超级英雄。

但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通过长时间阅读论文和文献,徐伟心里也明白,他所做的这些离完全将小灏洋治愈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在给小灏洋使用自制药的同时,徐伟也和其他深陷绝症的患者一样病急乱投医,尝试过许多偏方。

徐伟心里很清楚这些偏方没有科学依据,但还是抱着试一下的心态带小灏洋去治疗,最后的结果也是收效甚微,只能靠自制药度日。

这些药物的作用只能缓解小灏洋的病情,并不能真正意义上将他治愈,而唯一的办法就是对症下药,基因突变引起,那就通过基因工程解决。

徐伟又踌躇满志,准备踏上新一轮的征程,这一次他的身边少了许多反对的声音,更多的是来自亲人、朋友和陌生人的帮助和鼓励。

一往无前,披荆斩棘

通过不断地学习,徐伟发现,想要治愈小灏洋,需要涉及到基因工程领域的知识,他目前的知识储量还远远不够。

他开始参加自学考试,从高中考到大专,又开始参加自考本科,他最终的目标是,拿到本科毕业证后考研究生,专门研究如何治愈Menkes综合征!

2021年6月份,一家北京的干细胞公司为小灏洋由脊椎部位注射了干细胞,这种疗法目前处在临床试验阶段,徐伟也在做干细胞实验和基因编辑器的研发。

2021年10月份,徐伟的事情被媒体大肆报道,登顶热搜第一,面对众多好心人的声援和帮助,徐伟的回答是:“我不是药神,我只是一个父亲!”

同时卫健委也出面回应称,只要徐伟不售卖,就不存在危害社会,同时有关部门就不会干涉。

徐伟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发现小灏洋的基因突变是因为多了一个a碱基,致使氨基酸无法正常翻译。

而基因疗法可以用于定点删除突变碱基,这让徐伟大受鼓舞,因为一旦基因疗法成功,那么小灏洋的Menkes综合征将会被完全治愈。

报道发出后没几天,专注于基因载体技术的芝加哥大学教授蓝田联系到徐伟,表示愿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蓝田教授不仅帮助徐伟构建了动物模型,而且还完成了质粒设计,徐伟由衷的感谢蓝田教授的帮助。

因为徐伟的事迹越传越广,各大栏目也纷纷邀请徐伟去参加,在一档节目中,北京大学遗传系副主任黄昱曾对徐伟致以高度评价,并且强调并非恭维。

“徐伟在转基因治疗研究的某个细分领域已经达到了博士课题的水准”

很难想象一个高中学历的父亲,在父爱的驱使下,去翻遍词典读懂了一篇又一篇专业论文,以至于久病成医,已经达到了博士课题的水准。

徐伟在社交软件上经常会公布最近的研究治疗进展,以及小灏洋的近况,在评论中一些博士生都不禁赞叹,徐伟真的太伟大了。

一年多时间的治疗掏空了徐伟的家底,所有的费用加在一起花费高达40万元,许多人看了“药神”的故事后都忍不住想要捐款,帮助徐伟共渡难关。

而徐伟却表示,他想要以组织的形式接受捐款,所有的病友都可以接受到社会的捐赠,目前也正在落实。

在徐伟下一步的计划中,将要采取基因疗法,目前联系到的合作公司已经在用小白鼠进行试验,不过徐伟面前还摆着两座大山。

一是动物实验最后一步所需的食蟹猴紧缺昂贵,因为疫情原因,一只食蟹猴的价格已经涨到22万元,而徐伟至少需要5只,但目前即使有钱也很难找到货源。

第二就是临床试验需要合法合规,国家对其要求严格,必须要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批,这次徐伟不能够再孤军奋战。

倘若徐伟有幸渡过了两个难关,那么小灏洋将在今年年底进行基因代替的临床试验。

小灏洋也将会成为全国首例Menkes综合征患者接受基因治疗的病例!

当徐伟被问及最敏感的问题,如果到最后还是失败了,他会不会后悔时,徐伟的回答是:

“尽人事,听天命,如果你做了该做的,实际上不会有太多遗憾。我觉得,人不是因为你做过什么而后悔,是因为你当初没有做什么而后悔。”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对话自制药救子父亲:“当一头狮子要吃掉你的孩子”

北京青年报——一个"药神父亲" 一场迫不得已的冒险自救(2021年11月22日第B01版)

咨询热线

0512-63330218 18913523320